找到相关内容125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学的三大根本要素

    一、对三宝应有坚信不疑的信心、竭诚的尊敬心,一分尊敬消一分罪业,得一分利益;十分尊敬消十分罪业,得十分利益,没有尊敬就没有利益。二、遵守戒律,忏悔罪业。根据戒律、十善, 对照自己, 找出自己的罪过,认识自己的罪业,竭诚祈祷三宝加持,忏悔自己的罪业,每天记住不再犯,并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,不犯戒律,不以恶小而为之!三、发无上菩提心《华严经》云:“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法,是名魔业。” 《优婆塞戒经》云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4354110.html
  • 佛教中的“佛事”讲的是什么?

    众生不度。”换句话说,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也就是积极地自救,尚要积极地救人。因为佛教主张成佛要从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开始,所以先要劝人不杀人、不偷盗、不犯他人妻女、不欺诳、不酗酒,这与儒家的五常: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4469878.html
  • 杀气弥漫全世界

    杀盗淫妄酒五戒。   不犯五戒而修十善的人,可以生到天上,享受天福天乐。天上最不好的福报,也比人间最好的福报,胜过百倍。所以到天上的人,不愿意回到人间。等天福享尽时,来到人间,也是大富大贵的人,绝不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376562.html
  • 问:诵经做什么?

    决心不犯,已经修的善功,努力增加、尚未修的善功,立志去修。这像一位爱美的女士,闺房中有了镜子,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镜子,早晨照过镜子,偶一动作之后又要再照镜子,今天照了镜子,明天、后天、大后天,乃至明年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0877484.html
  • 上丹却准答:如何净除恶业的种子?

    实益并令自己感到不安的自责与罪恶感。在此,我们是以诚恳的追悔心来认错并感到后悔。 第二,我们决心不再重犯。如果自己对这一行为习以为常,如诽谤他人,那么保证终生不犯不免有虚假之嫌,这时比较理想的办法是...

    上丹却准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0677652.html
  • 问:唯识就是唯心吗?

    学概论)。 总之,不论是那一种的唯心论,总要立出一个标本,作为他们立论的基础,有了一个标本的偶像,就难免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;存疑的唯心论是比较开明的,但他们不能指出一个究竟的归路,仍不免令人有旁徨之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4077688.html
  • 问: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怎么解释?

    ,死后升天,现在犯淫,也划掉了。再看看,又写“不犯”,勾上去。再看下面,又写“犯”又划掉了。 如是三番,把这本功过簿弄得一塌糊涂,连神都生气得破口大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50378179.html
  • 诵经做什么?--圣严法师

    一样,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策励修行。已经犯的过错,赶快改正;尚未犯的过错,决心不犯;已经修的善功,努力增加;尚未修的善功,立志去修。这像一位爱美的女士,闺房中有了镜子,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镜子,早晨照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578049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?

    圣严法师答:这在佛教界中,尚是一个未经讨论的问题。根据佛教的基本原则来说,只要不犯堕胎杀生戒,节制生育是不必反对的,为了子女的教养及生活的负担,节制生育是道德的。 正因为佛教严禁堕胎,佛教以堕胎与杀人同罪,不论被堕的胎儿已经成形,或尚未成形,凡是堕胎,便犯杀人罪。所以佛教反对以堕胎作为节制生育的手段。 因此,应当考察节制生育的技术问题。 佛教相信:中阴身(从死后到生前阶段中的灵体)的进入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20425183821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开示:如何“诸戒圆持”

    持。 倘只在事相上讲究,虽一戒不犯,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。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,然而难矣。 蘧伯玉,行年二十,而知十九年之非,以至行年五十,而知四十九年之非,欲寡其过而未能。孔子,行年七十,尚欲天假数年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5184898.html